经济评论
登录×
电子邮件/用户名
密码
记住我
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:
请输入手机号码,通过短信验证(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):
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,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。

布什新管家靠什么 “管家”

布兰迪斯大学教授切凯蒂:鲍尔森出任美国财长 解决了与市场沟通的问题。但推动改革,他还需 要布什大力支持以说服国会。
2006年6月5日

拉美形象没那么糟

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布尔默-托马斯:近期 一些负面事件对拉美形象不利。但从总体上说, 近年来拉美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均表现不俗。
2006年5月29日

中国高校扩招利弊谈

2006年5月29日

让美元贬值!

哈佛教授费尔德斯坦:美元下跌有助缩小美国贸 易逆差。其它国家需要刺激国内消费,而不是人 为阻止美元在市场力量主导下的贬值。
2006年5月29日

让互联网成为人类共享的大脑

谷歌CEO施密特:网络带来的信息“民主化”, 增强了人们作为个体的能力。每秒都有博客诞 生,说明人们有话要说,他们不愿再做被动的信 息接收者。
2006年5月23日

铁矿石谈判 中国失算

中国钢铁业虽然庞大,但对外国矿业公司影响力有限。因此,中国在铁矿石价格问题上的抱怨无济于事。
2006年5月23日

给印度医药业开良方

辉瑞CEO:当今每种新药开发成本达8亿至 17亿美元。印度要打造世界级制药和生物科技行 业,就需要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。
2006年5月22日

你有几个“柠檬”同事?

若你很有能力,而老板不赏识,也许你会选择自 己单干。问题是,你的同事不也会这么想吗?
2006年5月16日

西方对中印科技竞争力的惶恐

美国学者施拉格:中国与印度正大批“生产”高 级科技人才,两国的科学及工程博士毕业生始终 位于世界前茅。他们是否会把西方名校最终逼上 福特等大企业的衰败之路?
2006年5月16日

错判房产市场的危险

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:房价持续飙升固然事出 有因;但在房价涨速远高于基本收入增幅的地 区,房价是否已超过均衡水平呢?
2006年5月15日

完美的经济模式?

澳大利亚经济增长连续10年超过欧美,它无二者 之短,却有二者之长。有人情味的欧洲福利与弱 肉强食的美国资本主义,似乎在澳洲水火相融。
2006年5月15日

亚洲应提高社会主义“含量”

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:中印两国在教育、 农村医疗、社保和养老金体系上,均未投入足够 资源。这些投入相当重要,它们将为长远经济发 展奠定基础。
2006年5月10日

勿将油、气战略混为一谈

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维克多:正确的石油天然气 政策,须从两者的不同用途出发。石油政策要 注重提高燃料效率,天然气政策则应着眼于供应 多元化。
2006年5月10日

中国A股:回归牛市之路?

特约撰稿人陈旭敏:“五一节”后,中国A股创 近两年新高。这次股市回升伴随汇率房市上涨, 八十年代日本“泡沫”会否降临中国?
2006年5月10日

祭奠加尔布雷思

刚去世的美国自由派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,生前 可能犯了学者最不可饶恕的罪孽,那就是他太受 公众欢迎。作为一个公共知识份子,他将读者从 经济学图表的暴虐中解救了出来。
2006年5月10日

中国坏账危机远未告结

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裴敏欣:人们也许以为,北京 清理国有银行的举措,已减少了不良贷款。但据 估算,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坏账已达9110亿美元。
2006年5月9日

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吗

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:美欧承认俄罗斯 市 场经济地位,但为何不给中国相同待遇?

《远 观中国》启示:因作者魏城 休 假,该专栏暂停两周。特告读者。

2006年5月8日

IMF:全球经济风险防范机制

英国财相布朗: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解决危机的 同时,必须对危机防范给予更大关注。
2006年4月29日

中国升息 世界有理由颤抖吗

北京能否借助升息,既减少流动资金,又不危及 经济增长?有利的大环境应能防止硬着陆,但某 些产业将受影响。因此,全球市场有一定理由 “颤抖”。
2006年4月29日

中国央行“做秀”宏观调控?

中国央行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0.27个百分点,让市场跌破眼镜。不过,值得怀 疑的是,央行此次升息是否多此一举?只是为配 合宏观调控而作的姿态?
2006年4月28日

中国从战略角度看待资源进口

澳洲罗维国际政策学院蒂尔韦尔:中国崛起对全 球大宗商品出口国是好消息。但这些国家要记 住的是,对中国来说,资源进口并非单纯贸易, 而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。
2006年4月28日

美中如何达成“大交易”

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格德斯坦:工业化国家与大 型新兴经济体应当追求双赢的“大交易”。但 是,如一方拖后腿,这场交易就会沦落为双输的 贸易战。
2006年4月26日

多哈回合若失败后果堪忧

欧洲企业家圆桌会议奥利拉、萨瑟兰:对中国而 言,它在崛起过程中必须遵守世贸规则。若多 哈回合谈判失败损害了世贸规则的威信,我们就 会有麻烦。
2006年4月25日

亚洲金融中心梦该怎么做?

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:亚洲各国需要现代 金融市场,但不应该是为了提高国家声望,而应 该着眼于用高效率金融市场来改善经济表现。
2006年4月24日

中国医生也是医改受害者?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:中国医改失败,显然并 不全是医生的错。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机制,保证 医生们的“体面”收入和“体面”生活,他们便 不会像现在这样,“不体面”地乘人之危,盘剥 患者。
2006年4月24日

美中贸易需要双边框架

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傅强恩:美中两国不久 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。两国需要建立更 好的双边机制,以解决日趋复杂、广泛的贸易争 端。
2006年4月21日

宏大的浪费

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陈大阳: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 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。中国建国以来建造的许多 住宅远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被拆除,平均使 用寿命不足30年。
2006年4月20日

华盛顿应该与北京“好好谈”

FT华盛顿评论员卢斯:就减少全球失衡而言,美 中有着强大的共同利益。说服中国合作,而不是 对抗,符合美国的利益。
2006年4月19日

美中互动无须“零和”

美国贸易紧急委员会麦格劳:某些人把中国的经 济崛起看成“零和游戏”,认为中国之得就是美 国之失。中美需要合作,一起证明这些人错 了。
2006年4月18日

胡锦涛访美谈什么?

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访美。对美中两国来说,此次访问的挑战,都在于继续定义中国作为国际体系中“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”的含义。
2006年4月18日
|‹上一页‹‹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››下一页›|